在粤西的暖阳下漫步茂名,总能被街巷里飘散的香气勾住脚步。这座被山海滋养的城市,不仅藏着千年俚越文化的余韵,更将时光的滋味熬煮进一道道非遗小吃里。从市井烟火到非遗传承,每一口都是山海馈赠的密码。

沙煲粉:瓦罐里的千年烟火
老榕树下的街角,砂锅在炭火上咕嘟作响,一碗沙煲粉端上桌时,汤汁仍在瓦罐里翻滚。相传这道源自唐代的美食,因瓦器锁住米香与汤鲜,被列入茂名市级非遗。弹牙的米粉裹着秘制辣酱,牛骨与海鲜熬煮的汤底醇厚回甘,当地人总说:“嗦一口粉,喝一口汤,烦恼都随热气飘散了。”老街坊们守着祖传配方,让这份粗陶器承载的烟火气,在快节奏时代依然滚烫。

化州糖水:古法熬煮的甜蜜哲学
走进化州老城的糖水铺,数十种糖水在玻璃柜里泛着琥珀色的光。作为省级非遗,这里的糖水讲究“九熬九滤”——将槐花、鸡蛋花等药材与冰糖慢炖六小时,滤去浮躁,只留清润。一碗清补凉里,莲子圆糯、雪耳透亮,舀起时能拉出晶莹的糖丝。老匠人用铜勺轻敲糖锅的叮当声里,藏着岭南人“以食养身”的智慧。

电城蚝炸:海浪在舌尖绽放
行至电城镇,油锅翻腾的声响混着海风扑面而来。渔民将晨捕的生蚝裹上粘米粉与葱花,入油轻炸至金黄,成就这道濒临失传的非遗美味。咬破酥脆的外壳,蚝肉如凝脂般滑嫩,海水的咸鲜瞬间漫溢。摊主陈伯总念叨:“以前渔民出海带它当干粮,现在年轻人来打卡,老手艺倒成了新风景。”

高州薯包籺:大山深处的柔软记忆
在高州古城的晨雾中,蒸汽氤氲的竹屉里躺着琥珀色的薯包籺。用野生山薯捶打成的米糕,裹着炒香的花生碎与虾米,软糯中带着颗粒感。这项传承百年的技艺,已被列入非遗保护名录。老人们总爱配着姜糖水吃,说这是“用温柔的甜,镇住山薯的野”。

从街头巷尾到非遗名录,茂名的小吃承载着山海相融的味觉基因。当年轻匠人们开始用抖音直播打薯浆、用文创包装糖水时,这些穿越时光的滋味正焕发新生。来茂名吧,让味蕾沿着非遗地图行走,你会发现:所谓文化传承,就藏在阿婆舀糖水的弧度里,在瓦罐与炉火相守的岁月中。

复制本文链接
未经正式授权,请勿转载,违者必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