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宁当地把木薯叫“木鬼佬”,又因为木薯是在南洋谋生的人传入中国的,所以也会叫“番鬼佬”。

 

木薯是大戟科木薯属植物,耐旱抗贫瘠,具有粗生易长、容易栽培、高产和四季可收获等优良特性,被称为“淀粉之王”。原产巴西的木薯是世界三大薯类之一,于19世纪20年代引入中国栽培种植。

 

民国初年,赤坑葵洞等地农民从阳山县引入木薯种植。引种之初,民众因不知木薯需要浸水去毒,故中毒事故频发,对当地木薯发展影响很大。民国35年(1946年),广宁县农业推广所推广青蕊木术薯3000亩,次年发展到37884亩,平均亩产192斤。建国后,因广宁人多田少,为增加杂粮,木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,1962年达到了21万亩。

 

木薯曾是不少人的“救命稻草”。在1959年至1961年期间,由于受自然灾害影响,全国出现粮食短缺和饥荒,广宁当地绝大部分人靠吃木薯熬过艰难的日子。

 

每年冬至前后,就是收获木薯的季节。然而,木薯并不像番薯那样好挖,它们长得又大又长,几条连在一起,很容易挖断。

 

木薯是不可以生吃的。鲜木薯中含有一类内生毒素叫作生氰糖苷,降解后会产生有毒的氢氰酸,不小心中毒后,会让人出现胃胀、头晕、恶心等症状。鲜木薯的外皮氢氰酸含量较高,食用前都必须把最外面褐色的薄皮去掉,再进行后续的蒸、煮、炒等烹饪方式。

 

木薯也不能多吃。部分人肠道中可能含有一些能将氰苷类化合物转化为氢氰酸的酶,因此即便食用熟木薯也会出现呕吐等轻度中毒症状。小时候时常听长辈说,在闹饥荒的年代,有人就因为吃多了木薯死掉了。

 

蒸木薯做法简单,将木薯切成一段段,直接隔水蒸着吃,味道微苦。炒木薯则是另一种风味,首先把木薯切成薄片后下锅用热水煮熟,然后捞起来放进凉水里浸泡至冷却,并沥干水分。热锅中放一圈花生油,下葱蒜爆香,然后倒入木薯片和些许水翻炒,炒到带香味为止,出锅时撒上葱花,一道清香扑鼻、入口松化的炒木薯就做好了。

 

多余的木薯,农民一般会将其晒干,再用闸刀把木薯切成一块一块,再放到水泥地上晒干。晒好的木薯片颜色粉白,可长时间存放。研磨成的木薯粉就是奶茶里面的珍珠的原料。

 

在广宁当地,还流传这一句“番鬼佬博老婆”的俚语。在经济困难时期,县城的女子嫁人要求不高,就看男子家中有没有几担木薯,可见那个年代,木薯比钱财还要重要。现在条件好了,大家也不用只吃木薯充饥,但蒸木薯、炒木薯、木薯羹、木薯糖水等,依然是广宁乡间令人难忘的美味。

复制本文链接
未经正式授权,请勿转载,违者必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