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一个地方如同一座闪耀的灯塔,照亮着过去的烽火岁月,它就是梅州市大埔县茶阳镇太宁村,而村中的 “义训堂” 更是重中之重。

📍义训堂静静伫立在茶阳镇太宁村,这座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客家民居建筑,外表古朴典雅,青瓦白墙诉说着悠悠往事。


🏡这里曾是中共大埔县部委活动据点,是热血奔涌的革命心脏。踏入其中,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,仿佛瞬间穿越回那个风云激荡的革命年代.35位志士从这里出发投身革命,他们的勇敢抉择如同星星之火,点燃了一批又一批太宁儿女的热血,让革命的火焰越烧越旺。


回溯往昔,太宁村这块土地满是荣光。它被誉为 “红旗不倒” 的英雄村庄,与南昌起义、三河坝战役紧密相连,朱德、陈毅、张鼎丞、方方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此留下奋斗的足迹。


太宁村地处大埔北部,是诸多 “最早” 的诞生地:最早成立农民协会,农民们团结一心,为自己的权益振臂高呼;组建了大埔第一支农民武装队伍,他们紧握武器,守护家乡、抗争到底;最早发动农民暴动(太宁暴动),以无畏的勇气向旧世界宣战,建立大埔工农政权;还是大埔最早出现党组织的村庄之一,为革命指引方向。


而20世纪二十年代,义训堂的饶龙光、饶炳寰、饶寿田及同村张高友等人以太宁为中心,掀起的那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,更是震撼四方,影响力如涟漪般扩散至整个大埔及永定下洋、金砂、饶平、和平等地。毫不夸张地说,大埔红色政权的发端在太宁,太宁的革命灵魂就凝聚在义训堂这一方天地之中。


如今,走进义训堂,手枪套、马灯、小茶壶等革命文物静静躺在展柜里,虽无言,却仿佛在低声诉说着那段硝烟弥漫的过往。它们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沧桑,让每一个前来瞻仰的人,眼前都会浮现出无数舍生忘死、前仆后继的英雄形象。

2016年,“义训堂” 被当地党史部门郑重确认为 “早期大埔县委机关办公旧址和农运先驱饶龙光故居” 双重史迹旧址。它不仅是一座建筑,更是一部鲜活的历史教科书,时刻提醒着我们,不忘先辈们的热血付出,珍视今日的和平。

太宁村与义训堂,值得我们怀着敬畏之心,去探寻、去铭记。

复制本文链接
未经正式授权,请勿转载,违者必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