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鼎湖后沥渡口搭渡船穿过西江,便来到了高要金渡砚坑社区。这里是端砚原石的开采地,端砚三大名坑老坑、坑仔、麻子坑均在此处。但极少人知道,这里还隐藏着一座400多年历史的客家古村——杨梅田村。
这里地处烂柯山深处,是金渡镇砚坑社区下辖自然村,户籍人口仅200人左右。据当地人介绍,杨梅田村是砚坑社区最早建立的客家村落,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。随着社会发展,这里大多人已外出务工或置业居住,仅剩十几位上了年纪的村民仍居住于此。
在过去,这里的村民曾靠采掘砚石谋生,砚石禁采后,村民便在山上种植肉桂、竹木等经济作物,现下正是“开桂”时节,人们都在山中劳作,村子十分安静,偶有摩托车声响过,其余大部分时间,都留给了树荫和鸟鸣。
漫步其间,隐匿在村落中的古迹俯拾皆是,一道斑驳的土墙、一扇古老的木门、又或是布着苔痕的石阶等等,你都能从中感受渗透进这片土地的历史记忆。
在杨梅田村,最显眼的便是客家特色老屋——舂墙屋,房屋背靠山坡而建,整齐排列,为泥、木、瓦结构,泥墙厚实,冬暖夏凉。房屋规模一般是三间两廊或五间两廊,也有的没有建廊,“人”字型屋顶利于雨天排水,保护墙体,使得房屋朴素大方又坚固耐用。
当地人介绍,舂墙屋是客家人在建房时就地取材利用粘性较好的黄土,掺上一些石灰、砂子拌和夯筑,有条件的还掺入红糖和煮熟的糯米,以增加土墙的坚硬程度。
这样建起的舂墙屋十分坚固耐用,水泼不进,雨淋不坏,刀枪不入。在过去盗贼横行、匪患猖獗的年代,默默守护着客家人的安宁。

复制本文链接
未经正式授权,请勿转载,违者必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