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起韶关,你会想到什么?丹霞山、银杏、张九龄、红色文化……
而我想到了茶。
韶关核心产茶区位于北纬25度的茶叶生产黄金纬度带,山崇岭峻,云雾缭绕,适宜芳香型茶叶的生长,是孕育名茶的天然宝地。
唐朝时期,韶关名相张九龄主持开凿大庾岭,梅关古道自此开辟。
而后多少人,沿着这条古道进入岭南,其中就有“茶圣”陆羽。
“南岭茶生福州、建州、韶州、象州……往往得之,其味极佳。”陆羽在《茶经》八之出篇中写下了这样的描述,这也是岭南茶的发源地在韶关的权威历史记载。
此外,《粤东金石略》载,“乐昌县泐溪‘枢室’为陆羽尝水至此而得名。”在韶关乐昌西石岩洞窟内,壁刻“枢室”二字至今犹在。
资料显示,明清时期韶州府已成为广东重要的茶产区之一,韶州府所辖六县均有产茶,其中四县所产之茶被明朝廷列入贡茶。在广州“一口通商”的历史背景下,韶州府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陆路通道的集散、中转枢纽节点,茶叶也成为重要的出口产品之一,产量和出口量仅次于浙江、福建和湖南,居全国第四位。
到民国时期,韶关名茶已有乐昌沿溪山白毛茶、仁化白毛尖、乳源红茶、罗坑红茶、南华茶、黄坑茶、始兴红娘茶、清水茶等,还有茉莉花茶窨制的相关记载。
还有许多文人雅士对韶州茶赞颂不已:明代屈大均在《广东新语》载有:“乐昌有白毛茶,茶叶微有白毛,其味清凉”;清代光绪、宣统年间的《曲江志》《韶州府志》称罗坑茶“色红味醇,经宿不变,功专消暑”……韶关民间更是流传着大量与“茶”相关的历史传说故事。
如今,韶关茶主产区有乐昌市、仁化县、曲江区、新丰县、乳源瑶族自治县、南雄市、翁源县、始兴县等,可以说每到一处,都有茶的芬芳。
巍巍南岭,三江六岸,山明水秀,物产丰饶。来韶关吧,赏好山好水,品茶韵茶情。
在这里,您可以品尝到乐昌沿溪山白毛尖、仁化白毛茶等十余种韶关名茶的味道。韶关茶种类丰富、特色鲜明、品质上乘,能够满足百千味蕾。
在这里,您可以欣赏国家级非遗采茶戏(粤北采茶戏),领略韶关茶深厚的文化底蕴,这也是民间流行全国唯一以茶文化发展而成的戏种,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。
在这里,您还可以尽情聆听“满园生香,处处是景”的茶旅“交响曲”。韶关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,大力发展乡村旅游,用茶旅融合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,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,蹚出了一条茶旅融合发展的致富路子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