辛苦遭逢起一经,干戈寥落四周星。
山河破碎风飘絮,身世浮沉雨打萍。
惶恐滩头说惶恐,零丁洋里叹零丁。
人生自古谁无死?留取丹心照汗青。
——文天祥《过零丁洋》
说起跟广东有渊源的历史名人,就不得不提文天祥。他所作《过零丁洋》一诗,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,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,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。诗中提及的“零丁洋”即如今广东省的伶仃洋。
文天祥,南宋末年政治家、文学家、民族英雄。21岁参加科举考试,洋洋洒洒一万多字的答对论策,一气呵成,被宋理宗选拔为进士第一。为官后忠耿不阿,数度沉浮。他在37岁时辞官,公元1273年再次被起用。
南宋德祐元年,蒙古大军压境,长江上游告急,朝廷号令天下兵马勤王。正在赣州任知府的文天祥捧诏痛哭,之后捐尽家资作为兵饷,召集万余志士,从此踏上保家卫国的漫漫长路。
南宋末年,文天祥起兵抗元失利后,从江西辗转岭南,先在广州南岭集结旧部、重举义旗,后进入海丰丽江浦屯军筹粮,兵发潮阳平贼安民,最后在海丰五坡岭兵败被执。
文天祥严正拒绝元将的利诱劝降。解押北上时,文天祥途经零丁洋(今伶仃洋),目睹南宋王朝的覆灭,写下“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”的千古绝唱。全篇由悲而壮,由郁而扬,激励和感召着古往今来无数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英勇献身。
伶仃洋,又称零丁洋、珠江口,是位于广东省珠江口内伶仃岛和外伶仃岛之间的一片水域,为喇叭形河口湾。它曾是南中国大门上的一道防线,南沙及东莞等地仍有抗击外来侵略者所修建的炮台遗址。鸦片战争前,伶仃洋和伶仃岛曾被英美侵略者的鸦片贩子用趸船和快艇强占,成为对中国进行鸦片走私的跳板。
数百年前,文天祥曾在这里望洋兴叹。同样是这片海,如今的伶仃洋并不“零丁”。深莞惠、珠中江两大城市群遥遥相望,虎门大桥矗立海中,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——港珠澳大桥蜿蜒而过,深中通道正式通车……人们在一个个超级工程的落成中,亲身体会城与城的距离变得更短、发展的空间变得更大,感受粤港澳大湾区加速融合、珠江两岸蓄势腾飞的蓬勃之势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