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05年,清廷宣布实行“预备立宪”。模仿西方立宪制国家地方议会的咨议局开始在各省筹设,议论本省应兴应革的事件,预算、决算、税法、公债,及省政义务等。
1907年10月,清廷正式下令筹设咨议机关。1909年10月,由留日学生金浦崇、金浦芬捐资十二万两白银,在正东门外马厂地兴建的广东咨议局议堂落成。咨议局成立后共召开过两次常年会与两次临时会,最终于辛亥革命爆发后于1911年12月撤销。
广东咨议局旧址为一组中西合璧的建筑群,坐北朝南。现存石砌荷池、拱桥和罗马式的议事厅。议事厅通高两层,上覆半球形穹顶,直径18米,高19.3米。穹顶上原有的小亭子已不存,但保留了原有的钢架结构。大厅空间高敞,周围回廊环绕,上部穹顶也开有天窗,采光和通风良好。大门入口在1948年改建为4根粗壮的爱奥尼柱,支撑三角楣。
尽管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资格的人数很少,选民集中于地方士绅,但咨议局和资政院的设立,使得中国近代以来首次出现了民意代表机构,在我国议会史上具有重要的开创性意义。在四川的保路运动以及各省的辛亥革命中,各省的咨议局也成为重要助力,促成了革命的成功,并在民国初年成为地方议会的基础。
📍地址:广州越秀区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
🕰️开放时间:周二至周日 9:00-17:30
☀️晴天的下午至闭馆时段,外廊有斜阳照射

复制本文链接
未经正式授权,请勿转载,违者必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