莲花寺是广东省四大名寺之一,始创于明万历年间(1578-1619年),距今近400年。相传,该寺为明初大臣、元朝末年辅佐朱元璋立功的刘伯温之后裔刘江东所创建。
莲花寺自明代创建以后,清代从顺治、康熙至咸丰年间,仁人善士曾先后捐资多次进行重修扩建,佛寺规模不断完善,宫殿僧房俱全,寺庙建筑高大堂皇,蔚为壮观,左有钟鼓楼,右有练武场。其时,晨钟暮鼓,诵经念佛,醒世超凡,众多善男信女、骚人墨客,慕名前来顶礼膜拜,或游览消闲,作诗题词者,络绎不绝,长年香火鼎盛,旺极多时。
然世事沧桑,年代久远,修葺间断,尤其是在“文化大革命”期间的1967年冬,这一佛家胜地莲花寺,被当作“四旧”而遭毁。至上世纪八十年代,寺庙已面目全非,墙垣倒毁,空存遗址,四周一片荒凉,仅存数尊残缺不全的佛像和历代重修及捐款芳名石碑4块,其他文物荡然无存,甚为可惜。
改革开放以后,在毗邻梅、丰两县的善男信女及各界热心人士的关心支持下,众多热心公益的人士为抢救历史文化遗产,多方筹集资金,共襄善举,使历尽百年沧桑的莲花寺得以重新修复,古寺重光,现已初具规模,并有僧人住持。现该寺由政府宗教部门已划入开放的寺庵,每年均接待不少四方游人和香客。
莲花古寺有谓“生龙口”之传说,莲台挺立,群山古木苍翠,风光旖旎,静寂清幽,涧泉流涌,云烟缭绕,堪称“神仙福地”,游览胜境。寺庙创始祖师刘江东于生前,其佛门弟子为了代代念恩朝拜,曾用生铁铸成佛像一尊,神态俨然,栩栩如生,现仍存于寺内,极有考古和历史文化研究价值;寺外历经三百余年历史的一株金桂花树,据传是刘江东亲手栽种,现仍生长,枝繁叶茂,郁郁葱葱,树状宛如一把巨伞,如遇花开季节,香飘数里。据考证,此金桂花树为梅州市范围内唯一的稀珍树种。当地曾有谓“残花败叶佛寺毁损日,桂花圆顶宝寺重建时”之传说。
